前奏
编辑
2010年春节期间,腾讯强推QQ医生(现名腾讯电脑管家)软件,其功能与360安全卫士极其相似,并且,腾讯联合诺顿推出半年优惠礼包,以此来推广QQ医生。
在2010年5月25日,有用户在其博客中声称QQ客户端在扫描用户的电脑硬盘,并通过上传图片来举例;5月31日,原QQ医生升级至4.0版本,并正式更名为“QQ电脑管家”,而其功能也越来越类似于360安全卫士。
2010年7月24日,2010年第28期《计算机世界》在封面打出“狗日的腾讯”大幅标题,并且配上一张一只被插上三刀的QQ企鹅为图。其专刊文章认为腾讯是一家抄袭他人创意的企业,但是这种说法立即遭到了腾讯官方的批评[43]。
升级
编辑
2010年9月22日,腾讯强行将用户的QQ软件管理和QQ医生升级为QQ电脑管家。5天后,360方面推出一款“360隐私保护器”,声称QQ客户端在不停扫描用户的硬盘,通过该软件即可监视QQ的一举一动,但是有网友发现只要将任意软件改为“QQ.exe”的话,该保护器仍会报警,遂很多人认为此举乃360方面的抹黑行为。
2010年10月14日晚,腾讯与奇虎360的骂战更加上升到法律层面,腾讯对外宣布正式起诉奇虎360,要求奇虎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作出赔偿,而法院也受理此案。针对腾讯的起诉,360随即发表回应,指腾讯此举是打击报复,并指其他公司的安全软件例如Comodo、AVG等均发现了QQ软件的异常行为。
10月29日,360又推出了“扣扣保镖”,声称其能为QQ加速,而方法就是允许用户自行卸载QQ弹窗、QQ广告、QQ音乐、QQ宠物、QQ秀等QQ的强制附带服务。
爆发
编辑
双方的怒火在2010年11月3日晚正式爆发,当晚,QQ通过自带的弹窗向用户发表了《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称QQ客户端将不能与360兼容,QQ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工作。
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 运行QQ软件。我们深知这样会给您造成一定的不便,我们诚恳地向您致歉。同时也把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写在下面,盼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44]
——“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首段
有网民质疑腾讯如何得知用户安装了360,腾讯后来承认扫描用户硬盘,但只是正常的安全检查[45]。
当日晚,360立即推出WebQQ客户端作为回应:该软件打开后会直接连接到WebQQ网站上。为此,腾讯当日晚只得关闭WebQQ。随后,360将扣扣保镖撤下,并发表了《反抗QQ霸权,需要你的力量!——360致网民的紧急求助信》,呼吁QQ用户三日内不使用QQ以抗议腾讯QQ不尊重用户的行为。
……我们相信用户的力量!我们相信您的力量!
所以,我们建议您:
1、请您及您身边的朋友们,为了互联网安全的未来停用腾讯QQ三天,以示对腾讯公司不尊重用户权益的抗议。在这三天之间您或您的朋友可以使用MSN或飞信等其他聊天工具代替;
2、如果您及您身边的朋友无法离开腾讯QQ,那就请您及您的朋友们使用WebQQ。
当昔日的王者不但背叛了用户,而且带着军火辎重投奔了资本时,我们将如何奋起自卫?
好人最大的犯罪,是对犯罪的宽恕。难道未来中国的互联网只允许有一家腾讯公司?难道您和亲友、我们的下一代都要被这个公司挟持?难道正义、阳光、安全将被消灭?!……[46]
——“反抗QQ霸权,需要你的力量!——360致网民的紧急求助信”节选
同样在当日晚,腾讯向360开出了“和解条件”,要求其卸载“隐私保护器”并赔礼道歉。
我们呼吁360痛改前非,承诺给用户一个安全和无干扰的环境使用QQ和其他合法软件。
要达到全面解救QQ用户安全的目标,腾讯要求360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腾讯才能停止目前的自救行动:
1.360必须在所有客户端完成对扣扣保镖和恶意污蔑腾讯的隐私保护器的卸载;
2.360立即停止拦截腾讯和其他合法程序,并公开承诺今后不拦截腾讯程序,公开承诺今后不发布攻击腾讯产品任何软件,公开承诺今后不盗用任何QQ用户资料;
3.360向腾讯公开道歉,赔偿损失[47]。
——腾讯的和解条件
2010年11月5日腾讯联合金山、傲游、可牛、百度、搜狗五大客户端软件厂商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并宣布将不兼容360系列软件[4]。但搜狐CEO张朝阳表示,据其所知搜狗并没有不兼容计划[5]。
结束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对此次事件进行了干预,2010年11月21日,腾讯公司和奇虎公司分别在各自官方网站上做出声明,向社会和网民道歉[6][7]。
事件之后
编辑
盛大、迅雷、搜狐、暴风[48][49][50][51]等倾向支持奇虎;卡巴斯基、瑞星倾向支持腾讯。金山、百度、傲游、可牛组成联盟抵制奇虎[52][53][54]。
11月7日下午,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在接受《东方早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当时的做法现在看来是不周全的,我们缺乏与用户的沟通,在处理重大危机事件的经验上欠缺,也给我们上了非常深刻的一课。”[55]
2010年11月中旬号的《大众软件》和2010年11月14日《南方日报》发表文章表示,此次互联网企业大战,最终使用户的隐私权和选择权变得如同废纸,呼吁用户应维权[56][57]。
2011年4月26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就腾讯起诉奇虎360不正当竞争案作出一审判决,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三际无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停止发行使用360隐私保护器,连续30日公开发表声明,消除因侵权行为对腾讯造成的不利影响,赔偿人民币40万元(为原400万元索赔额的十分之一),并在360网站上删除相关侵权言论。而腾讯公司称40万元赔偿将用作慈善用途[8]。
2013年4月2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就腾讯起诉奇虎公司不正当竞争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奇虎公司赔偿腾讯公司人民币500万元。宣判结束后,奇虎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1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腾讯起诉奇虎一案。
2014年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判决奇虎构成不正当竞争,赔偿腾讯500万。双方都表示尊重法院判决[58]。
2014年10月1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就奇虎360诉腾讯公司垄断案作出判决:认定腾讯公司旗下的QQ并不具备市场支配地位,驳回奇虎360的上诉,维持一审法院判决。中国大陆媒体认为该判决为中国互联网领域垄断案树立了司法标杆[59]。